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美食烹饪 > 饮食文化
  • 大暑为何选吃童子鸡?

    又到了大暑时节,这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一段时期,最近连续的高温天气,使体质虚弱的人很容易在这一时期中暑,即使不中暑也会出现没有胃口、眩晕乏力、疲倦、心烦多汗等中医所说的"疰夏"。针对夏季人体的各种不适情况,民间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

    5/16/2018 11:58:35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夏季养生吃三薯的缘由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时期,大暑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俗话说:“大暑小暑,淹死老鼠。”这个时候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夏季养生大暑期间饮食不妨适量增加一些薯类食品。薯类脂肪含量少,热量远低于主食,还富含膳食纤维,有利于肠道蠕动。我国居…

    5/16/2018 11:58:35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大暑时节各地的饮食习俗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已于今年的7月23日来到。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记载:“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大约是我们常说的&ldquo…

    5/16/2018 11:58:34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茶叶的存储方法

    茶叶极易吸湿吸异味,同时在高温高湿、阳光照射及充足氧气条件下,会加速茶叶内含成分的变化,降低茶叶的品质,甚至在短时间内使茶叶陈化变质。尤其是每年新采摘的绿茶和陈年的普洱茶,往往价值不菲,更应妥善保存。 名优绿茶:是所有茶类中最易陈化变质的茶,极易…

    5/16/2018 11:58:34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中元节是民俗还是迷信?

    以“中国情人节”的名义,今年的“七夕”热闹非凡。“可七夕和情人节有什么关系呢?”民俗学家翟鸿起不以为然:“织女和牛郎都有两个孩子了,这能算是情人关系吗?”面向传统,太多类似的牵强附…

    5/16/2018 11:58:34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立秋的食俗

    农历七月间(阳历8月8日前后)的立秋,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时。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

    5/16/2018 11:58:33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日本的秋刀鱼之思

    秋刀鱼,英语名Pacific saury,日语念做sanma,,脊背青黑,腹部银光闪烁,通常三四十厘米左右,身姿精悍细长。秋天代表性鱼类,故名秋刀。夏末自鄂霍茨克海峡随千岛列岛寒流南下产卵,以动物性的浮游生物为食,因而脂肪含量丰富。北海道八月中旬即能渔获,九月下旬至东北…

    5/16/2018 11:58:33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贵族的吃蟹工具:蟹八件

    明清时代,文人雅士品蟹乃是文化享受,赏菊吟诗啖蟹时,人人皆备有一套专用工具,苏沪杭俗称“蟹八件”。根据有关资料可知,明代最初发明食蟹餐具的人,名叫漕书,为了吃蟹减少麻烦,吃得方便畅快,他创造了锤、刀、钳三件工具来对付蟹之硬壳,后来逐渐…

    5/16/2018 11:58:32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春捂秋冻,如何“冻”出健康

    常说的“春捂秋冻”中的“秋冻”是指秋季到来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应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所以“秋冻”的目的是锻炼身体的耐寒性。“冻”到什么时间止?秋…

    5/16/2018 11:58:32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白露品茶讲究多

    白露时节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的说法,白露喝什么茶呢?白露茶有解渴防燥的功效,很受茶客的喜爱,你知道白露茶是什么茶吗?白露喝什么茶?“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一说起白露,不少茶客就…

    5/16/2018 11:58:32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龙眼、白露和唐玄宗的故事

    这就到白露了。明天,福州人是必定要买龙眼的:去了壳,泡稀饭或白丸子——也许只是光吃龙眼太甜腻,可是很多80后福州人都愿意相信,在白露那天,他们与龙眼之间,存在着大力水手与菠菜一般的关系。这样的信念,大概还将传给他们的儿女一代。距离福州6…

    5/16/2018 11:58:31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白露由来与习俗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am…

    5/16/2018 11:58:31 PM 人评论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