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美食烹饪 > 饮食文化
  • 把鸡蛋竖起来的民俗

    秋分竖蛋的起源早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秋分立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秋天来临。其实,立蛋与秋分并不相干,是要使蛋的重心必须低于蛋中部最大周长的曲线位置。在古老的传说中,秋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天文学家介绍说,据史料记载,秋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

    5/16/2018 11:58:30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慢慢流逝的祭月习俗

    秋分这一天,正是阴阳交接,分割寒暑的日子。秋分的“分”是“半”的意思,秋天刚好过了一半。过了秋分,就不打雷了,小虫子也钻进了泥土,开始筑自己冬眠的窝。天地改由太阴星君月神掌管。所以秋分之夜,要祭月。秋分之夜,在院子里…

    5/16/2018 11:58:30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秋分节气的由来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5/16/2018 11:58:29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与时并进的寒露养生

    养生的内容很多,如饮食、起居、情志、练功等。但都必须要“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使人体生理节律彼此协调,并与外环境的节律同步。《四时调摄笺》说:“人能顺此调摄,神药频餐,助以导引之功,慎以宜忌之要,无竟无营,与时消息,则疾病可…

    5/16/2018 11:58:29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闲言碎语话秋菊

    寒露三侯之中,最后一侯便是“菊有黄华”,菊花正应晚秋时开花,因而农历九月,也被人们称为“菊月”。由于遍地的菊花日渐金黄,就被不乏创意的厨师们拿来做食材,制作许多清香可口的菊花美馔。“菊花鱼云羹”便是…

    5/16/2018 11:58:29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rdquo…

    5/16/2018 11:58:28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霜降时节是丰收的季节

    霜降时节并不全是“悲秋风画扇”的季节,它充满了丰收的喜悦,表达人们对自然的感恩之情。桂西南的大新、靖西、德保、那坡等县的壮族群众有过霜降节的习俗。节间,家家户户做“霜降糍”。以当年新收糯米经蒸、舂、捏并佐以白糖花生末…

    5/16/2018 11:58:28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一柿情缘

    北中国的秋天是最美的季节,天空又高又蓝,白云如丝如絮,连空气中都隐约飘着丝丝甜味。这时候坐在院子里发会儿呆,忽然就会从高高大大的柿子树上"咚"地砸下一个大柿子来,恰好就摔扁在布满青苔的树根旁边,稀烂的柿子渗出金黄色的甜浆来,虽已面目全非,却依然…

    5/16/2018 11:58:28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霜降各地吃什么?

    霜降时节全国各地有不同的饮食习俗,那么各地霜降吃什么呢?山东霜降习俗吃萝卜,广西玉林霜降则是吃牛肉,而福建霜降吃柿子,搜狐健康为你介绍各地霜降饮食习俗。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

    5/16/2018 11:58:27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西藏饮食礼仪

    藏餐:主要分三大类藏餐历史悠久,极具特色。制作藏餐的大部分原料是藏区自产的,花色品种丰富,味道各异。藏式宴席上食品的烹制及摆席方式很多。最古老的方法是根据客人社会地位的高低来决定采用诸如盘中敬餐、手递敬餐、餐巾敬餐、自主餐等用膳形式,还有素宴、荤宴之别…

    5/16/2018 11:58:27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吃中餐的座位有讲究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终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古代的饮食礼仪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而现代饮食礼仪则简化为:…

    5/16/2018 11:58:26 PM 人评论 次浏览
  • 餐巾的正确使用法

    餐巾要放在腿上从餐桌上拿起餐巾,先对折,再将褶线朝向自己,摊在腿上。绝不能把餐巾抖开,如围兜般围在子上,或塞在领口。而把餐巾的一角塞进口眼或腰带里,也是错误的方法。假如衣服的质地较滑,餐巾容易滑落,那应该以较不醒目的方法,将餐巾的一角塞进腰带里,或左右…

    5/16/2018 11:58:26 PM 人评论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