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故事文摘 > 成语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声名狼藉

6/23/2021 10:59:22 PM 人评论

中华成语故事:声名狼藉

声名狼藉

【释义】

声名:名誉。狼藉:本是指狼睡觉的地方,因它喜欢睡在草堆上,离开时用爪子再扒乱草堆消除痕迹,所以人们常用“狼藉”来形容杂乱无章、混乱不堪,也形容声望、名誉坏到极点。

【出处】

《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故事

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病死,中东府令赵高与宰相李斯合谋篡改遗嘱,赐死了扶苏,立胡亥为帝。当时,秦的兵权掌握在协助扶苏、驻守北方的大将蒙恬、蒙毅兄弟手中,赵高怕这两兄弟日后为扶苏报仇,加之他本就与蒙氏兄弟有私仇,遂又设法赐死蒙恬、蒙毅两兄弟。

接到圣旨后,蒙恬自尽,蒙毅临死前流泪劝谏道:“从前秦穆公杀死奄息等,秦昭襄王杀死白起,楚平王杀死武奢,夫差杀死伍子胥,他们在诸侯中都已声名狼藉,不仅败坏了自己的名声,也使国家陷入了危难之中。”其中提到的“声名狼藉”是形容名望如“狼藉”般混乱不堪,受人唾弃。

【用典】

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日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实以汪某居首。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

邑之仕宦眷属,闻之咸不平,声名益狼藉。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初集·珊珊》

声名狼藉了,还有人要我教书吗?

——李劼人《天魔舞》

相关教程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