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教育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登幽州台歌

6/16/2021 10:44:05 PM 人评论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1]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2]

独怆然而涕下[3]

幽州台,是有故事的。查查资料,你就更加明白诗人为什么“前不见古人”了。

这是一篇历久弥新、千古传诵的佳作。仅此四句,何以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注释】[1]幽州台:也称蓟北楼、燕台、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筑台于此,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故名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2]悠悠:遥远,无穷尽。[3]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眼泪。

【点评】这首诗作于武则天神功元年(697)。据卢藏用《陈氏别传》记载,陈子昂本年随军进攻契丹,三月,唐军前锋为契丹所败,全军震恐不前。子昂屡进良策,不仅不被采用,反而遭主帅贬抑,因登幽州台有感而作此诗。幽州台曾是令人向往的君臣际遇的地方。可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感觉到的则是另一番滋味。曾经有过动人的君臣际遇的古人已随岁月流逝而不可复见,而这一故事只能留给后人凭吊;后来者或当有君臣际遇,但我见不到了,反正现在没有。眼前所见的是不被理解的现实。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无论是谁也不能不怆然涕下,慷慨悲歌。在这里,诗人抒写了时不我与、壮志难酬的孤愤。他以慷慨悲凉的情调,表现了自己失意的境遇与寂寞苦闷的情怀。诗歌创造出北方原野苍凉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之上,站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这种沉雄悲壮的气势、苍劲质朴的风格,一扫初唐诗坛的齐梁余风,打开了盛唐诗歌的通路。此外,这首诗本自《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本意在于感叹天地悠悠,人生短暂,宇宙无垠,个人渺小。初唐人用此意作诗者甚多,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等,但情调大多低沉。只有陈子昂此作,虽写怀才不遇、知音难逢的孤独,但境界阔大,凌轹千古。这首诗的前二句也有来源和出处。唐孟棨《本事诗》云:“宋武帝曾吟谢庄《月赋》,称叹良久,谓颜延之曰:‘希逸此作,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昔陈王何足尚邪!’”陈子昂借用宋武帝称赞谢庄的语句,以表现自己的情怀,在用典的基础上使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李颀(690—751),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寄籍颍川(今河南许昌)。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及进士第,调新乡尉。因久不得升而弃官归隐。李颀诗题材广泛,边塞诗、音乐诗、怀古诗、咏史诗均有佳作,尤以边塞诗著称于世。其七古气势奔放,跌宕多姿;七律声调洪亮,风格疏朗。《河岳英灵集》卷上称:“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秀,杂歌咸善,玄理亦长。”《全唐诗》收其诗三卷。

相关教程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