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教育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出塞

6/16/2021 10:44:05 PM 人评论

出塞

出塞[1]

黄河远上白云间[2],一片孤城万仞山[3]

羌笛何须怨杨柳[4],春风不度玉门关[5]

【注释】[1]出塞:属乐府《横吹曲辞》,题一作《凉州词》。[2]黄河远上:一作“黄沙直上”。[3]孤城:指玉门关。万仞:形容城的高峻。古代八尺为一仞。[4]羌笛:马融《长笛赋》谓笛出于羌中。羌是古代西北地区部族的名称。怨杨柳:语意双关。既说曲调哀怨,又言杨柳尚未发青。古人常以笛吹《折杨柳》,以喻别离之苦,怨杨柳实即怨别。[5]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是通西域的交通要道。

【点评】这首诗通过描写塞外荒寒壮阔的景物,透露出征人生活的艰苦和思家的哀怨。情调是悲而壮的。后二句的意思是:羌笛何必吹这样能引起人们边愁的折杨柳曲呢?玉门关外连春风都吹不到,对于如此之少的春之杨柳又何必去管它呢。诗的主题是说,玉门关外如此荒芜寒冷,身居其地,怎能不产生怀乡之情呢?“何须怨”不是真的劝他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这样写更加深刻。我们这里再重点来谈这首诗的一处异文,即第一句又作“黄沙直上白云间”。以“黄河远上”为佳。第一,“黄河远上”意境比“黄沙直上”开阔,莽莽苍苍,浩浩瀚瀚,给人印象如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那样壮美。“黄沙直上”不过只写了边塞的荒凉而已。第二,“黄河远上白云间”与下句“一片孤城万仞山”构成浑然的气象,黄河横贯大地,远远的一端上接白云,孤城高山兀然立于眼前。一远一近,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且“黄河远上”和“孤城”“高山”有一个立体的交错的感觉。而“黄沙直上”与“孤城”“高山”一样都是高耸而上,画面显得单调。这首诗因便于传唱,清人还曾改为词。与这首诗相关的“旗亭画壁”故事,影响很大。唐薛用弱《集异记》卷二:“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原误作‘涣之’)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涣之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涣之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欢醉竟日。”

杜秋娘,年十五岁时为镇海军节度使李锜妾,常唱《金缕衣》曲以悦之。后李锜谋反被杀,秋娘籍没为宫女。因为貌美,得到宪宗宠爱。宪宗死后,穆宗命之为皇子李凑傅母,李凑封漳王。大和五年(831)初,漳王被废黜,秋娘亦受牵累而放归故里,穷困潦倒中度过晚年。

相关教程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