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教育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信陵君救赵论

7/13/2021 10:18:21 PM 人评论

古文观止:信陵君救赵论

信陵君救赵论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注释

①信陵君:战国时四公子之一,姓魏名无忌,魏安嫠王的弟弟。魏安嫠王二十年(前259年),秦国围困赵国,魏王派晋鄙领兵救援赵国,晋鄙畏惧秦兵势众,竟不敢出兵。之后,信陵君通过魏王的宠妾如姬入宫窃取调动军队的虎符,杀了晋鄙,并率兵同赵国联合击退秦兵。

②符:兵符,形状似虎,故又称“虎符”。古时将帅出征时,君王和将帅各执一半兵符,之后如果君王想调动军队,须将君王所执的一半兵符送到将帅那里,和将帅所执的一半兵符吻合之后才能接受命令。

③亟jí:急切。

④岌jí岌:极度危险。

⑤纾shū:缓和,解除。1

译文

评论史事的人将盗窃兵符看作是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这件事还不足以定下信陵君的罪。强大的秦国是那么暴力,这样发动全国的兵力去攻打赵国,赵国必定是会灭亡的。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灭亡了,那么魏国就将步它的后尘灭亡。赵国和魏国,又是楚国、燕国和齐国等的屏障;赵国和魏国灭亡了,楚国、燕国和齐国等也将步它们的后尘灭亡。天下的局势,没有比这时更加岌岌可危的了。所以救援赵国,也正是为了救援魏国;救援一个国家,也是为了救援六国啊。盗取魏国的兵符以此来缓解魏国的危难,借用一个国家的军队来化解六国的灾祸,这能有什么不可以的啊?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注释

①平原君:战国时赵惠文王的弟弟,名赵胜,曾任赵相,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当秦兵围困赵国时,平原君曾多次派使者向信陵君求救,并以姻亲关系来打动他。

②谢:此处是“请罪”的意思。

③侯生:侯嬴,原是魏国国都夷门的守门人,后为信陵君家中的门客。当平原君向信陵君求救时,他向信陵君提出了窃符的计策。1

译文

那么,信陵君果真没有任何罪过吗?我说道:也并非是如此。我所谴责的,是信陵君的私心啊。信陵君的地位只不过是一个王室公子罢了,魏国自有其君王在位。赵国不向魏王求救,却不断恳切地向信陵君求救,这就是说明,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还有魏王啊。平原君用姻亲关系的情分来激发信陵君出兵救援,而信陵君也是出于姻亲关系的情分,想要尽快地去救援赵国,这就是说明,信陵君只知道自己的姻亲关系,而不知道还有魏王。他盗取兵符,并不是为了魏国,也不是为了六国,而只是为了赵国而已啊。其实也并不是为了赵国,只是为了一个平原君而已。假设战祸不是发生在赵国,而是在其他国家,那么即使是关系到将会撤销掉魏国的屏障,甚至撤销掉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必定不会去救援的。假设赵国没有平原君,或者平原君并不是信陵君的姻亲,即使是赵国灭亡了,信陵君也必定不会去救援的。这就说明了,赵王与赵国整个国家的轻重,还抵不上一个平原君公子;而魏国的军队,本来是依凭它来保卫整个国家的安稳的,如今只不过拿来供信陵君一个姻亲来使用罢了。幸好是战胜了,还可以说得过去;如果不幸战败了,自己和军队都做了秦国的俘虏,这就是颠覆了魏国几百年来所建立起来的社稷基业来给自己的姻亲殉葬啊,我不知道信陵君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向魏王请罪啊。盗取兵符的计策,是由侯生提出来,由如姬来完成的。侯生教唆信陵君盗取兵符,如姬为信陵君从魏王的卧室内窃取出了兵符,说明了这两个人也只是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啊。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

注释

①曷若:何如,如何。

②“如姬”句: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信陵君曾替她报了仇,所以如姬对信陵君大为感激。1

译文

我认为如果信陵君只为自己打算的话,为什么不用赵国和魏国唇齿相依的利害关系,去强烈地劝谏魏王;如果魏王没有听从劝告,就可以用自己准备战死在秦军阵前的决心,在魏王面前自杀,魏王必定会省悟过来的。侯生为信陵君献计策,为什么不求见魏王说服他出兵救援赵国;如果魏王没有听从他的劝告,就可以用自己准备为信陵君而死的决心,在魏王面前自杀,魏王也必定会省悟过来的。如姬有要报答信陵君恩情的意愿,为什么不趁着魏王闲暇的时候,昼夜不休地劝他出兵救援赵国;如果魏王没有听从她的劝告,就可以用自己准备为信陵君而死的决心,在魏王面前自杀,魏王也必定会省悟过来的。这样的话,信陵君就不会辜负魏国,也不会辜负赵国;侯生和如姬两个人就不会辜负魏王,也不会辜负信陵君了。为什么不从这方面去考虑呢?

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注释

①穰ráng侯:指魏冉,秦昭襄王的舅父,曾任秦将军和相国,掌握秦国的军政大权。“穰侯”是他的封号。

②虞卿:赵孝成王时的相国。他和魏国的魏齐早年间曾是好友,之后魏齐遇难出奔,他为了帮助魏齐,竟抛弃了万户侯的身份和卿相的大印,保护他一起出走。

③赘zhuì旒liú:多余的东西。旒,旌旗上的飘带。1

译文

信陵君只知道与自己有姻亲关系的赵国,却不知道还有魏王。皇宫内的宠姬,外界相邻的国家,低贱的夷门守门人,都知道魏国有个信陵君公子,但不知道有魏王。那么一来,魏国只不过是有一个孤家寡人的魏王罢了。唉!自从这世道风气衰败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违背公道而去结党营私,却忘掉了遵守节操、一心奉公的原则。只有手握大权的宰相而没有威望的君王,只存在私人之间的仇恨而没有为道义而生的愤怒,就好像秦国人只知道有穰侯,不知道有秦王一样;虞卿只知道有贫贱故交的魏齐,却不知道还有自己国家的君王赵王。长久以来,国君就如同多余的摆设一样存在!从这方面来说,信陵君的罪过,就不单单是窃取兵符与否的问题了。假使他是为了魏国,或者说是为了六国,纵然是盗取了兵符还是可取的;假使他只是为了赵国,或者说只是为了一个亲戚,纵然是去向魏王请求兵符,并且如愿地拿到了,那也是一种罪过啊。

虽然,魏王亦不得为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注释

①履霜之渐:据《易经·坤》记载,“履霜坚冰至”。意思是说行路时如过踩在霜上,就说明冰雪严寒即将到来。1

译文

虽然如此,魏王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罪责。将兵符收藏在卧室里,信陵君又怎能窃取到它呢?信陵君对魏王毫无忌惮,而直接向如姬提出窃取兵符的请求,这就说明他平日里就看到了魏王疏忽的地方。如姬也不忌惮魏王,而敢于盗取兵符,这就说明了她一贯凭仗着魏王的宠爱而有恃无恐。木头腐朽了以后蛀虫就会产生。古时的君王手握着大权,于是朝廷内外没有敢不肃然听命于他的,那么信陵君又怎么可能和赵国建立私人关系而交往呢?赵国又怎么可能通过私人关系向信陵君求救呢?如姬又怎么可能承受信陵君的恩情呢?信陵君又怎么可能施予恩情来结交如姬呢?《周易》中所说的如果踩在寒霜上行路,就意味着严冬即将降临了的道理,难道是一朝一夕突然就发生的吗?从这方面来说,不仅是众人不知道有魏王,就连魏王也把自己看作是连缀在大旗上的装饰品呢。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注释

①葬原仲:原仲是陈国大夫,死后,他的老朋友季友(鲁国的公子)私自去陈国把他埋葬了。孔子认为这是违背礼教的行动。翚huī帅师:鲁隐公时,宋国和陈国等进攻郑国,宋国也要鲁国一同出兵,鲁隐公没有同意,鲁大夫翚(即羽父)没有得到允许便率领军队前去。孔子认为这是目无君王的行为。1

译文

因此信陵君可以用来作为大臣们结党营私的反面训诫;魏王可以用来作为君王大权旁落的训诫。《春秋》中记载过,季友私自葬了原仲,羽父私自带兵伐郑的事情。唉!圣人考虑问题是多么深远啊!

相关教程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