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健康养生 > 养生人群

阴虚时,身体会出现哪些异常:高血压

10/24/2021 1:51:25 PM 人评论

阴虚时,身体会出现哪些异常:高血压

一、高血压

(一)为什么血压降了但身体并不舒服

有高血压的人,常有相同的经历:得了高血压之后,医生会嘱咐你,糖尿病是吃饭就吃药,而高血压是不吃饭也得吃药!于是,遵照医嘱,你每天按时吃降压药,结果血压是降下来了,但是身体并未因此轻松,仍旧是头昏脑涨的,身体觉得疲乏,脸色也不好。为什么会如此?难道是药物不管用吗?

一个根本的问题是,降压降的是血压,但并没有去除引起血压高的原因。而身体之所以血压升高,那是因为身体在自救,如果血压不高,可能就会出现其他问题了。之所以降血压,其实是为了避免升高血压这种自救的方式过火,血压升得太高便生他病。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了在降压的同时,还需要做的是去除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这才是根本,而不是生硬地遏制血压升高,后者是剥夺了身体的自救方式。

血压是维持生命的必须,病重的人,血压一旦下去了,多是病危了,因为血压是心、脑、肾等各个器官血液供应的保证,如果血压过低,压力不足,血液就推不上去,这些器官就会因为缺血而产生功能障碍甚至停止运行。

每年冬天最冷的时候和夏天最热的时候,都是心脑血管病高发的时间,但在这两个时间段,同样是心绞痛和脑血管意外,原因却是不同的。以脑血管意外为例,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和脑血栓,通俗讲,一个是血管破了,一个是血管堵了。

冬天,脑出血的可能性大,因为这个时候天气冷,血管收缩,血压就升高,如果本身就有血管硬化的问题,过高的血压就可能引起脑出血,通俗讲,就是血管被血压冲破了。但是夏天,情况就反过来了,夏天天热,血管是扩张的,所以到了夏天一般人的血压都会降低一些,如果原本就有血压低的问题,又在天热出汗多的时候没及时喝水,血液的总量就有略微减少,血压就更低了,过低的血压不能使充足的血液流到脑血管中,而且因为压力低,血流的速度也减慢了,这个时候就容易形成血栓,西医也称“低灌注性脑卒中”。因此,到了夏天,医生都会嘱咐吃降压药的人把降压药减量,就是为了保证血压不会太低。

这也就提示,血压升高有它的原因,也有它的必要性,一旦什么时候血液供应不足了,身体就要向大脑报警,大脑保证血供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提高血压,所以高血压不能简单地被看成是病态,还应该理解为身体自救的结果。

于是,问题来了:什么情况下血液的供应会不足?首先是血管本身出了问题,比如血管变硬了,没弹性了。血管变硬的原因,一个是动脉硬化,一个是缺少维生素C、维生素E、钙等元素。除了血管,血液如果变稠了,血流也会减慢,血供也会不足。使血液变稠、流速减慢的一个原因众所周知,就是血脂高,还有一个就是缺乏运动,因为运动可以使血流加快。

无论是把血脂降下来,把血管失衡的营养均衡了,还是加强运动,加速血液流速,都可以改善血液供应,都可以降低血压。如果你的降压药是针对这几个问题的,那就是对的,如果不是,只是单纯地靠降压药降压,就显得生硬一点了。只要引起血压高的因素不去除,血压就总是高的,降压药就要永远吃,而且只要停药,血压就上来。从这一点说,医生嘱咐高血压的人每天吃降压药也是对的,他们是出于减少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意外的考虑,至少治标的功课做足了。

但也留下了一个问题,这样生生按下来血压,虽然避免了卒中、心肌梗死等重病,可这个人会变得很没精神。很多高血压的人,一边吃着降压药,一边血压降到正常,但脸色很难看,为什么?因为血压降了之后,血液供应跟不上了,在某种意义上,等于人为地通过药物遏制了血液供应。如果从这一点看,单纯地靠降压药显然不是顺应生理的。而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就能弥补这个问题。

(二)长期血压高的人,需要“补阴”

很多服降压药无效的人,会想到中医中药,这是对的,因为这个时候要发挥中医治病“授人渔”的特点,就是通过药物把血压升高的原因去除。

因为对高血压,特别是长期高血压的人,单纯地压制已经不是办法。降压药的作用,类似于中医的攻邪之法、去火药,多已无效。因为中医讲,“久病无实”“久病必虚”,常年的高血压,这个人往往已经被耗虚了,而这个虚大多是“阴虚”,已经无“邪”可攻了。

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类神经叫作“自主神经”,是能够自动调整与个人意志无关的脏器的作用和功能的神经,就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它就已经替我们安排身体各个器官的工作了。在“自主神经”中,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的主要作用是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等。简单说,当我们身体处于紧张状态时表现出的那些生理反应,都是“交感神经”指使的。比如你要考试了,或者赛跑前站在起跑线上等着发令枪声,这时候人会紧张得心跳,脸红,口干,甚至想上厕所,这就是“交感神经”的作用。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它负责的是身体在安静时的状态:促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使心跳减慢、血压降低,等等。

简单说,“交感神经”是兴奋性的,“副交感神经”是抑制性的,它们很好地配合,控制着我们身体的生理活动。如果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比如,“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增强和持续亢进时,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就要亢进,会出现心悸、憋气、血压升高的症状;“交感神经”的功能减弱时,便会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当“副交感神经”的紧张长时间持续时,便会出现身体倦怠、站立时头晕目眩、容易疲劳等症状。

很多人听说过一个医学术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说的就是这个。而有些高血压其实就是这种紊乱的结果之一。这种兴奋与抑制之间的失衡,用中医的概念说,就是阴阳失衡,再具体到高血压,就是阳不入阴了,阳气浮越在上,脱离阴的约束和管辖,阳亢奋了,血压就要升高,类似“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

因此,使血压降下来的办法就是要把阳收回来,让它重新潜入阴之中,类似使“副交感神经”准时“接班”。但这就需要阴不虚,否则阳就无处潜入。所以,治疗这种长期的、降压药已经失效或者效果不佳的高血压,中医会用到滋阴潜阳的办法,这个时候,补阴就成了降压的前提。

其实,这类阴阳脱离的人,自己是有感觉的。身体很瘦或者并不肥胖,血脂也不高,引起高血压的几个危险因素他们都不具备,但是血压就是居高不下,而且睡眠不好,白天心里也烦乱烦乱的,有时候甚至想静也静不下来,心率也快,这就是典型的阴虚了,因为阴没有给阳足够的藏身之地,阳才浮越上去,血压才高上去的,所谓“水亏于下,阳僭于上”。治疗的时候自然要用到大剂的补阴药,最常见的补阴药是枸杞子、生地黄、首乌,在它们的基础上,再用上菊花、刺蒺藜、钩藤之类潜送阳气的药物,使阴阳达到平衡。

(三)中医治病讲究“用其法而不泥其方”

看到这儿,很多人会问,是不是我要降压的话,就只能用枸杞子、生地黄、首乌这几味药?绝对不是。

中医的价值在于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只要治疗方法和方向是对的,药物可以根据病情的轻重,甚至手边所及之药的品种来调换。所谓“用其法而不泥其方”,意思是要遵循这个治疗方法,但不一定非要拘泥于某个具体的方子,不一定非要哪个药,甚至可以用西药,因为在一种治疗方法之下,很多药物都能达到类似的效果。简单说,可以换药不换方。

民国时期,河北出了个著名的中医叫张锡纯,他写了一本书叫《医学衷中参西录》,顾名思义,虽然是中医,但张锡纯已经在参考使用西医的药物了。因此,张锡纯也是“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人物。书中最典型的一个方子,就是“石膏阿司匹林汤”,看方子的名字就可以想到,是中医用的石膏和西医用的阿司匹林配合使用。

张锡纯是这样描述的:“石膏之性,又最宜与西药阿司匹林并用。盖石膏清热之力虽大,而发表之力稍轻;阿司匹林味酸性凉,最善达表,使内郁之热由表解散,与石膏相助为理,实有相得益彰之妙。”意思是,石膏清热力量大,但发汗作用小,因此配合上发汗力量大的阿司匹林,清热解表的力量就相得益彰了。这个方子最适合治疗那些有内热,同时又外感风寒,所谓“寒包火”的感冒初起,一般的症状是:头痛,发烧,舌苔白者,大便干,至少不是泻肚的,还在发疹子而没能发出,郁热在里,而表里俱热的。

一位优秀的中医都会有类似的“治疗观”,包括他们自己生病,比如发烧感冒,是不会拒绝西医的,他们会吃阿司匹林,或者不吃阿司匹林,端一杯热茶,在桑拿间里坐一会儿,出出汗,多喝水,之后盖上被子睡一觉,用这个办法治疗自己的感冒。这看似家常,其实就是在中医“解表”大法的指导下,选择的一种最便捷又最迅速起效的手段,这个手段可以是药物的,也可以是非药物的,但只要大法对了,都可以有很好的疗效。

再比如,同样气虚的人去看中医,中医开出的方子可能有差异,一个可能用西洋参,另一个可能用太子参,这个差异是根据病人的自身状况,甚至是经济状况而变通的。同样都是补气,西洋参的价格贵,不是所有人都吃得起,这个时候医生就换成了太子参,后者和西洋参的作用近似。同样是补气而不伤阴,太子参力量稍微弱一点,但价格便宜,因此,医生会用30克太子参代替10克西洋参,给那些气虚甚至气阴两虚的但家境不好的病人使用。

再比如,有的人用生晒参,有的人用党参。为什么有这个区别?同样是因为价格的问题,这两种参的性质近似,都是补气力量比较大,都比西洋参要大,但是性质都偏温燥一些,对气虚严重甚至有些虚寒的人效果非常好,可如果没有虚寒问题,或者本身已经有了阴虚问题,这两种参是会使人上火的。

党参比人参便宜,而且入医保,是可以医保报销的;人参贵,是自费药。比如体虚年迈的人感冒,医生以经典的“人参败毒散”为基础化裁,就会用到人参来托举正气,帮助身体祛邪外出,而为了帮病人节省药费,这个人参就可以用党参代替,并不拘泥于原方的人参。

同样,再说回补阴,具备补阴效果的药物有很多,除了枸杞子、生地黄、首乌,还有女贞子、山药、玉竹、龟甲、阿胶,它们的作用有区别,但主流都是补阴的。比如更年期的女性,因为随着更年期的到来,雌激素降低,雌激素对血管的保护作用消失了,从这个时候起,血管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疾病开始“男女平等”了。如果你原本又偏瘦,本身就有失眠、心烦、神经比较敏感的问题,若还没到血压居高不下的程度,或者是想提前调养身体不至于以后得高血压,这时就应该提前补阴,可以是药物,也可以采取更加平和一点的药食同源,比如山药、阿胶等等,总之都是要把体内之阴提前储备足够了。

既然是作为平时的储备,而不是生病的“战时”补给,就可以选择药食同源的材料,化作每天的习惯,如此积少成多,才是补阴最适合的方式。因为阴虚本身就是个逐渐形成的过程,而且,阴虚形成再补阴同样是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抽丝”的这种缓慢,是伤阴也是补阴的过程,这至少比补阳的起效时间要长。因此,为了预防阴虚导致的血压高,这个功课要提前做,而且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做。

相关教程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