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健康养生 > 养生人群

“久服”是获得“好颜色”的前提

10/24/2021 1:51:25 PM 人评论

“久服”是获得“好颜色”的前提

六、“久服”是获得“好颜色”的前提

清代名医程国彭在他的《医学心悟》中提出:“有形之血难以速生。”这一点,从另一个侧面提示了生活习惯在补阴养血这个问题上的重要性,因为阴和血与阳和气相比,是更加不能速生的,补益它们,是需要时间的。正是因为这一点,只有将养阴补血变成习惯,才能以备不时之需。

《医学心悟》里是这样说的:“失血补血,本为常理,但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质,易补易固,故当投峻补元气之药,如人参等,速培元气……”意思就是,在失血这个问题上,如果是急性的,要立刻补气,当急性出血控制住了,再花时间来补血,因为“有形之血,难以速生”。

前面我说了,中医说的“阴”和“血”,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身体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获得和维护,自然比“流动资产”复杂,更需要时间。所以,补气是速效的,补气补阳药起效也快。一个总是怕冷的人,吃上附子、肉桂,可能第二三天就会觉得身上暖和了,但是吃当归、阿胶要改善血色的人,可能要等上一个星期。这种见效慢,不能被视为药物的短处,而是“阴”和“血”的特点决定的,如果真的速成了,反倒不正常,“固定资产”的底子就不扎实了。

我们现在吃鸡肉、猪肉、西红柿、韭菜,总是觉得没有以前的香,很多人认为是用了转基因技术或者“喂”了激素,其实也不一定是这样。之所以味道改变,就是因为随着人口的增加,整个世界对食物的需求在增加,之前那种自然生长周期产出的食物,不能保证供应了,为此,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发明了高营养的饲料和肥料,以此缩短了果蔬、家禽家畜的生长周期,尽快投放市场。通俗讲,时间不够,浓缩不够,所以味道也就不够了。

补阴养血的道理与此类似。之所以补阴养血到最后要用到动物类药,用到“血肉有情之品”,就是因为植物性的补血药力度不够,厚重不够,打下来的“固定资产”底子不厚实、不牢固。想要牢固,一来是补阴养血药物的选择,二来就是时间,必须假以时日。

很多人听了养生讲座,看了养生节目,激情满怀,买了养生壶、炖汤锅,准备大干一场,但是泡了两天红枣茶,炖了三天银耳百合汤,熬了一个星期的杂粮粥,激情就过去了,这些物件被束之高阁,生活也重新回归到从前。再遇到养生老师,还是问,为什么我吃了红枣银耳薏苡仁不管用?

怎么可能管用?我们生病的时候,每天都要吃药,就算每天都吃药,也未必能治好。现在换成了食物,你想隔三岔五地吃一次就能管用?如果真是这样,这些食物就要被逐出“食物界”,进入药物行列了,这样有针对性力度又够的效果,肯定不能像普通食物一样众人皆宜,能治好一种人,也就能治坏另一种体质与之相反的人。任何一种食物,都没有这个功效。

这些药食同源的食物或者说药物,我们如果翻看古人的医学典籍记载,大多会有“久服令人不老”“久服令人好颜色”之类的,只可惜,现代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了“好颜色”“不老”,忽略了达到这种健康理想的前提条件——“久服”。

所谓“久服”,不仅指可以养生的食物、药物需要长期坚持吃,还包含养生就是要养成习惯、养成好的生活方式的意思,因为包括“补阴”在内,这种对身体最有力的改善,都是需要时间积累的,都要贯彻在每天细碎的生活中。古人养生时,离不开“久服”,非此,生命的根基也就无法坚实、牢固。

上一篇:养生就是讲究规矩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教程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