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教育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晁错论

7/13/2021 10:18:21 PM 人评论

古文观止:晁错论

晁错论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于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

注释

①期月:一个月,比喻时间短。1

译文

天下的祸患,最不好消除的,就是名义上太平无事,而实际上却有不可预测的祸患。旁观事情的变化而不去处理,恐怕事情就会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但一开始就用强硬的手段去处理它,那么天下的人由于习惯太平安逸就不会相信我。只有仁人君子豪杰的人士,才能出来为了天下去冒大难,求得大的成就;这原本就不是想在短期之内,苟且求得名声的人所能做到的。

天下太平,无故挑起大难的开端;我触发它,我也要能制止它,然后才对天下的人有所说辞。事到临头,却慢慢地想要避开它,让他人来承担责任,那么天下的祸患,一定集中在我的身上。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译文

过去晁错为汉朝竭尽忠心,谋划削弱山东诸侯的力量,山东诸侯联合一起发动兵变,以诛杀晁错为名义反叛朝廷。而天子却不明察,杀了晁错给诸侯一个说法。天下的人都替晁错因忠诚而被杀感到悲伤,却不知道晁错身上有取得这种祸害的原因。

古时候成就大事的人,不仅具有超过世人的才干,也一定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过去大禹治水,凿开了龙门,疏浚黄河,让水流向海洋。在他的功业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大概也有河堤决堤、河水泛滥、左冲右突这样可怕的祸患。只因为他有能在事前知道本来就会这样子,事情临近时不惧怕,从容不迫地去解决它,最后才得以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之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当此之时,虽无袁盎,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注释

①自全:保全自身。1

译文

以七国的强大,而骤然间想要削弱他们,他们发动叛变,难道很令人奇怪吗?晁错不在这个时候捐献出自己的身心,为天下首当其冲,制衡吴、楚国的命运,却做出保全自身的计谋,想要让天子为将御驾亲征,而自己留下来守护。那么,发动七国叛乱的人是谁?自己想要求得美誉,又怎可逃避这场祸患?因为亲自为将出兵危险至极,留置守卫安全至极,你自己作为发起祸端的首要,选择了安全至极地留守在后方,而让天子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况,这就是忠臣义士所愤慨、抱怨不平的原因。

在这个时候,即使没有袁盎进言,晁错也不能免于被杀的祸患。为何?他自己想要留守后方,却让天子自己为将亲征。按照常理上说,天子本来也能挺身出来很为难了,又有很多人不赞同他的意见。因此袁盎的意见,就能在其中被天子所采纳。假使吴、楚反叛,晁错也能挺身出来承担危险,日日夜夜操持磨砺,率兵向东去攻打他们,不至于使自己的君主受牵累,那么天子将会依靠他而不会惧怕,即使有一百个袁盎,可以离间他们吗?

唉!世上的君子,想要求得非凡的功业,那么就不能做保全自己的计谋。假使晁错自己为将去讨伐吴、楚国,未必没有功绩,只因他想要保全自己,就让天子不高兴。奸诈的臣子得以趁机陷害,晁错保全自己的计谋,正是祸害了自己呀!

相关教程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