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教育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游褒禅山记

7/13/2021 10:18:21 PM 人评论

古文观止: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注释

①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北十五里。

②浮图:梵语音译词,也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此处指和尚。慧褒:唐代的高僧。

③舍:名词活用作动词,建屋居住。址:基址、地基,此处指山脚。

④卒zú:死,去世。

⑤庐冢zhŏng:古代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其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为“庐墓”。此处指慧褒弟子在慧褒坟墓旁盖的屋舍。庐,屋舍。冢,坟墓。

⑥仆道:倒在路旁。

⑦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汉字最初只有“华huā”字,没有“花”字,后来产生了“花”字,“华”“花”分离,“华”才读为huá。1

译文

褒禅山也可称为华山。唐代的高僧慧褒当初在这里建屋居住,死后又被埋葬在那里,因此从那以后人们就称此山为褒禅山。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当初慧褒和尚墓旁的屋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就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边,因而它又被命名为“华阳洞”。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侵蚀损坏得差不多了,只能靠勉强能认得出刻字的地方,识别出“花山”的字样。如今人们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相同而导致的)读音上的错误。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注释

①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走。

②窈yǎo然:幽深昏暗的样子。

③拥火:拿着火把。拥,持,拿。

④且:副词,将,将要。

⑤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不能:不到,不及。

⑥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1

译文

从这里向下的那个山洞平缓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到这里游览、题字的人很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前洞”。经由山路再向上走五六里,有个幽深昏暗的洞穴,进到里面就感到寒气逼人,探究它的深度,即便是那些喜欢游玩探险的人也不能走到它的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和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去得越深,前进就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致也就越奇妙。有一个人懈怠了想要出去,说道:“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一起退出去了。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玩探险的人来,大概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但是看看左右两边的石壁,来到这里并且题字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到达的游人就更加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去的时候,其实我的体力还足够往里走,火把也足够继续照明。等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个想要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跟着他们出来,而没能够尽情享受游洞的乐趣啊。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注释

①在:此处指观察,考察。

②夷:平坦。以:连词,表示并列,而且,并且。

③相xiàng:辅助,帮助。

④其: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孰:谁。1

译文

由此我便有了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每每都有所收获,是由于他们探究、思考问题深入而没有不认真考察的。道路平坦而距离又近的地方,游玩的人就多;道路艰险而又偏僻的地方,游玩的人就少。然而世界上奇妙雄伟、瑰丽奇异的非比寻常的景象,往往在那艰险、偏远,很少有人到达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可能到达的。即便是有了志气,也不跟随懈怠的人而停止,然而体力不足,也是不可能到达的。有了志气与体力,而且不跟随懈怠的人而停止,但是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惑混乱的境地却没有必要的外物来帮助的话,也是不可能到达的。然而,力量足以到达目的地而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便可以讥笑,在自己来说也是会后悔;尽了自己的心志而没有到达目的地,就没有什么可以悔恨的了,难道还有人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的心得收获啊。

予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予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注释

①谬:使……谬误,把……弄错。名:动词,说出,阐明。

②胜shēng:尽。

③庐陵:现今江西省吉安市。萧君圭,字君玉。

④长乐:现今福建省长乐市。王回,字深父。父:通“甫”,古代是对男子的美称。下文“平父”“纯父”中的“父”同。

⑤王安国:字平父;王安上:字纯父。

⑥至和元年:即1054年。至和,宋仁宗的年号。

⑦临川:现今江西省临川区。1

译文

我对于那倒在路边的石碑,又为古代刻写的文献没有存留下来而感到悲伤,后世的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事实无法弄清的,哪里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得不深入思考并且谨慎选取的原因啊。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父;王安上,字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氏王安石记。

相关教程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